“小試劑”卡住中國生物產業的脖子:國產創新藥很迷惘
來源: 合肥中皖化學試劑 發布時間: 2018-07-31 11:16:10 瀏覽量: 2810
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
iCLIP技術的發明,讓人們拋棄精密的觀測儀器,也能確定RNA(核糖核酸)和蛋白質在哪個位置“交匯”,甚至可以讀出位點“密碼”。
生物學者習慣將iCLIP這個詞拆解為3部分,i:單點,就像捋著一條繩子,看它上面哪里打了個結,哪里掛了“燈籠”;CL:交聯,通過紫外照射等方法讓細胞內RNA和蛋白質的關系好成“老鐵”,扯也扯不斷;IP:沉淀,把“老鐵們”從細胞里“薅”出來,有目的地處理。
iCLIP技術難,猶如萬千人海中找一個人,要從幾十億個堿基對找到一個或幾個確定的結合點,精確度可想而知。自2010年該技術在《細胞》上首發,近幾年已逐漸成為相關領域論文登上CNS(《細胞》《自然》《科學》)頂級刊物的“標配”實驗技術,國內實驗室卻極少有成熟經驗。
有文章報道,國外研究團隊已在RNA操控中展開“技術競賽”,研究論文以幾個月為周期輪番在CNS上演。越來越多證據顯示,非編碼RNA同樣控制著生命活動,RNA上大量未被發現的作用位點,可能是創新藥的潛在靶點,iCLIP是發現潛在靶點的“利器”之一。
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3407號